他們為何成為「犯罪的人」?記錄3起國民法官審判案後,我們看見的、想問的

《The Real Story》By 報導者 - A podcast by 報導者 The Reporter

6位不同年紀、背景的一般國民,與職業法官一起審判的法庭,會是什麼模樣? 截至今年8月25日,台灣各地方法院已受理53件國民參審案件,已判決5件。《報導者》記者們實際參與法庭,詳實記錄其中3案的審判過程。不同以往法官事先拿到雙方卷證的訴訟流程,新制下,訓練及分工完善的檢方製作精美簡報,以案發現場照片與具感染力言詞吸引國民法官注意力。法庭攻防除了彰顯辯方資源落差,最關鍵的問題也始終未被觸及──被告,為何成為犯罪的人? 這集,請聽記者的第一線觀察,以及觀審之後想說的話。 來賓|《報導者》採訪主任張子午、記者洪琴宣 製作團隊|李雪莉、藍婉甄、陳思樺 📍延伸閱讀: 【台灣首度國民法官判決全紀錄:鄧如雯案30年後,新北殺夫案彰顯家暴法未竟盲點】https://bit.ly/3qRPscC 【台灣第二件國民法官案:酒駕致死7年2個月重判,酒害問題仍待解】https://bit.ly/3srrF3W 【國民法官怎麼面對人類最終極的痛苦跟挫折──母親殺子案,與背後的單親困境】https://bit.ly/45jIJaz 【當勢單力薄的辯護人遇上訓練精良的檢察體系──國民法官上路後的問題與挑戰】https://bit.ly/44q4N1X 📌推薦書單: 《坡道上的家》,角田光代著 https://bit.ly/47KIgQh 💰記錄關鍵時刻,贊助報導者:https://bit.ly/45oMMCs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,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。 👉追蹤《報導者》Podcast IG:twreporter_podcast ✉信箱:[email protected] --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